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
公司动态

“世界照明”疫情三年后底气没那么足了?为什么英皇体育?

  英皇体育光源的亮度提升,单靠芯片似乎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;大功率LED,还是Cree领先,率的三星仍占有优势。有一个亮点,GE的荧光粉倒是独占技术优势,用它的荧光粉,可提升10%亮度,目前已授权了好几家知名企业,看来“瘦死的骆驼真的比马大”。

  愈来愈被业界看好的,还是江风益院士团队的金黄光,其是半导体照明领域里,唯一被“诺奖”获得者中村修二先生啧啧称赞的,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一无荧光粉,二无蓝光的纯LED之光,值得大面积采用。今年广州照明展上,中国照明学会开了专题会议,对金黄光进行推荐及推广。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看点,就是多基色的白光,四合一抑或多合一,亦能集成全光谱,便于设计师因需用光。

  LED器件在照明与显示领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。先说“照明”,从-5050,各有各的优势,谁也取代不了谁。而SMD与COB及CSP,主流还是前两项,这也许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固化。再说“显示”,令人诧异的是,自LED(近20年)进入市场以来,听到几乎全是降价声。出乎意料的是,最近一个多月,器件涨价了,且还涨了蛮大幅度,就连终端厂商也跟着涨。这是否意味着厂商降价的理性正在回归呢?千做万做亏本总不能做吧?!10元/K/RGB,竟然腰斩报价,这能盈利吗?

  火了数年的Mini与Micro及COB之争,大致也分出高下了,Mini毫无悬念地率先胜出,TV已在商场叫卖了,而且价格相当具有竞争力。Micro也在出货,如同OLED一样,更多的可能是展示,可称之“TV中的奢侈品”,至多是小众市场。COB因芯片的一致性提高,老树开新花,愈来愈受业界青睐,尤其是小间距乃至微间距。到底谁会笑到最后?现在还难下定论。

  灯具目前最大的竞争,即所谓主灯与无主灯“掐架”。就连以花灯(灯饰)为主的古镇,也不得不跟着呼应无主灯。因为线形光源的不断渗透,设计师总要推陈出新,简洁明快的“快餐风格”眼下占了上风。其实命题上仍有待商榷,无主灯也是有主灯的,否则室内如何达到设计标准呢?只是在不经意间做了替代而已。灯带目前是大显身手,硬的软的皆受欢迎。尤其是建筑工地,灯带成了万能灯,想拉即拉,想怎么拉就怎么拉,任性得很。在景观照明就不容置疑,无处不在。

  倒是节日灯串,相比灯带,也有良好的互补性。灯串极具竞争力,一夜之间能让一座桥一条路瞬间亮起来、眩起来;且经济实惠,能有无数花色品种,只是还未入设计师的法眼,用得太少,这其实是景观市场上最大的潜力股。

  路灯,凡路边上的灯皆可称之。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出,本是照明厂商专属的领域备受挤占。最明显的就是“魔都”,明明是路灯,却偏偏叫“城市合杆”,搞得原有照明厂商连招标资格都没有,只能屈居为二级供应商,致使本地厂商和地方协(学)会,连呐喊的声音都听不到。深圳率先喊出“智慧灯杆”,想统揽起来,无奈新型城市,市里管的事太多,无暇顾及具体事项。没有权威的总接口,智慧灯杆,那么多的功能,谁能归一呢?至今智慧灯杆未现规模化运行。其实,这也好,我是赞成叫“路灯”,名正言顺,照亮道路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有两个情况值得关注:一是路灯模组的标准化,不能往后退,招标文件,切勿乱出样式,不利于同一基准上比较;二是更要关注双碳要求,光伏+路灯,进入一二线城市,可能会成为趋势,沪上已发文,城市会跟进的,你准备好了吗?

  路灯选什么?选高级的光伏路灯!否则何来双碳呢?路灯就是城市的标志呀!至于“智慧灯杆”抑或“智能灯头”,反而点事过境迁了。

  这主要指在城市更新期间,照明行业涌现出的机会。景观亮化一直会有,过几年随着行业升级也一直会存在。灯光,是最直接让人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途径之一,这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识,相信这个市场会有增量。

  另外一块,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,就是街坊的改造;门面都整得一体化了,但所见之处灯光却未能精雕细刻,草草点亮而已。倒是口袋(微型)街心花园的灯光却是出奇的讲究,颇让老人小孩欢迎,即使天热也一样,跳舞、戏耍、闲聊、快闪一样不落。

  文旅项目,眼下这个时段,杭州是最忙的。亚运会即将开幕,整座城市都在倒计时。G20后的杭城,已然成国际大都市。文旅在一线城市中如此,在二三四线城市中也是如此,当然还可延伸至乡村振兴,什么“沉浸式体验”,什么“元宇宙”等。

  让城乡缩小差别最易显现的,就是文旅灯光。所谓“一串灯点亮一座城”,也有“一座点亮世界的城”等广告语,还是蛮扣人心弦的。文旅可能是继房地产后,拉动全国人民消费的又一大市场,依附其中的就是景观照明。

  “世界照明”,原来讲的时候,我是喜形于色的、脱口而出的、斩钉截铁的;疫情三年后,觉得底气没那么足了。为什么,虽说“GFO”三大国际巨头退出了,可品牌还在被运作。

  再加上照明产品并非那么高不可攀,发展中国家也摸到门路了,听说伊朗、埃及,渐而自成产业链;加上本国(地)关税导向,势必要走双循环的路径,尤其出口型的。这就倒逼照明企业成国际化了!但去哪里设厂,是一个不容出差错的选项。有人说RCEP,有人说墨西哥等。

  “照明+”,是照明产业链的沿伸和扩展,你不得不为之的小而全,这得“因企制宜”,该加则加,该减则减。照明,看似简单,入门的门槛并不高。其实并不简单,做大的就那么几家。所以说,做照明难,做创新型的照明更是难上加难。比如:UV-C LED,疫情中还有较大的需求量;后疫情时代呢?一是产品本身的技术突破,二是本身的市场挤压。再比如:222纳米的人机共存产品,初看前景颇好;但真要把市场做大,光靠中小企业还是很难成就伟业的。只有一个例外,假如地球上又产生危害人类的病毒,需要紫外杀菌。否则,只能在有限的市场里做有限的推广,确实需要想像力的集成创新。

  另一种照明是跨界式创新,难度颇大,没有足够的实力,很难一蹴而就。比如汽车照明,如果不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,照明企业根本就没有机会;即使有,也只能从供应光源模组做起。若想做车灯厂,除非并购;从零起步,那是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。

  飞利浦ModiFLy横空出世,其中四个标题值得关注,即:随意组合,创意照明;以人为本,健康照明;无线控制,智能照明;创新技术、奇妙体验。而朗德万斯则提出先进的“微环境照明(Micro Environment Lighting)”,利用照明帮助使用者应对各种类型的现代活动,即便在与他人共享的空间中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或放松。“形式追随功能”是灯具外观设计遵循的主要原则,主张“为智能互联的世界重新定义光”。

  “出圈”就像钱钟书先生写的《围城》,不出圈,不就加剧内卷吗?木林森董事长孙清焕独具慧眼,明明可以靠150多个国家(地区)营销网络,可持续用灯点亮世界,而他偏偏情有独钟,用光赋能农业。第一,推出秧苗床,用工业化思路,集中培育水稻秧苗;第二,用植物舱(移动式植物工厂)速成麦苗(6天即成),解决牲畜365天(天天有鲜草)的饲料草问题;第三,建现代立体式的大型植物工厂,种植以草代粮的课目。

  前学袁隆平,后有木林森。袁院士致力于解决人的口粮供给,而木林森则专注于牲畜的饲料粮问题。如做成,可为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有意义的贡献。当然,用光赋能农业,可能是照明人最有前景的一片蓝海!

  由于有了LED,让传统照明几乎无路可走。但存活下来的,却做得非常棒,小而美是生存之本领。原有的设备升级换代,没有优势的一概淘汰。一是做紫外灯,做UV-B LED,拓展工业固化领域;二是做远红外,主攻医疗市场。一句话,做LED不能做的市场。这种“夹缝里求生存”不可谓不伟大,绝处逢生。这就启发我们:人有我有,只有内卷;人无我有,才是厉害。

  如今LED也成了传统照明了,如何二次突破呢?人因照明抑或健康照明,如何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呢?半导体之光,如何闪耀更加广阔的空间呢?可否与建筑融为一体,可否依附于家居之中呢?凡事不怕做不到,就怕想不到呀!